对于席卷硅谷的 AI 人才争夺战,亚马逊基本上是袖手旁观。根据电商巨头 HR 团队去年底撰写的一份内部文件,总结了在 AI 人才招聘上的不利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薪酬以及在 AI 领域明显落后等。相比下竞争对手则通常会提供更全面、更激进的薪酬待遇。亚马逊以节俭著称。它的一个起源故事是从家得宝(Home Depot)购买廉价门然后将其改装成办公桌。据说 Jeff Bezos 至今仍在使用这种改装过的办公桌。
无数企业都在尝试生成式 AI,但试用过的人都知道 AI 很难产生能直接使用的令人满意的最终产品,于是出现了雇佣人类调试和修改 AI 生成内容的新职业。自由职业者表示此类工作的报酬比不上其专业领域的传统零工,但一部分人表示这至少能帮助他们支付账单。自由职业平台 Upwork、Freelancer 和 Fiverr 的最新数据表明,此类创意工作的需求在激增。客户也日益希望找到能与 AI 技术协同工作,不完全依赖或拒绝 AI 的人。AI 辅助编程(vibe coding)日益流行,但企业发现此类工具无法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企业仍然需要人类程序员,以避免辅助编程带来的麻烦。印度程序员 Harsh Kumar 说,客户使用 AI 辅助编程产生的网站或应用常常不稳定或无法使用。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加州戴维斯的研究人员解释了压力影响心脏背后的分子机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团队发现,仅 10 天的急性压力就足以引发炎症,导致心脏功能出现细微改变。他们还揭示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种名为 NLRP3 炎性小体的多蛋白复合体被激活,该复合体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放大器”。压力通过一系列细胞应激与信号通路激活这些复合体。这是科学家首次证实,环境压力可直接触发心脏细胞内的这一过程:释放出有害分子,进而促使心脏病发生。对于保护心脏而言,改变生活方式、减轻压力固然是最佳选择,但这对生活在高污染、高噪音或高社会压力环境中的人并不容易实现。
新西兰人正在为一只罕见的左旋蜗牛寻找配偶。这只蜗牛以《辛普森一家》中左撇子邻居 Ned Flanders 的名字命名为 Ned。蜗牛的壳通常是右旋的,出现左旋壳的概率是 1:40,000,而且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是无法交配的,因为两者的生殖器对不上,所以左旋蜗牛必须和左旋蜗牛交配,但在自然界左旋蜗牛遇到左旋蜗牛的概率是非常低,因此新西兰人发起了为 Ned 寻找配偶的全国性行动——上一次的成功尝试是在 2016 年。
Vivaldi CEO 谭咏文(Jon von Tetzchner)再次强调了不会在浏览器中集成生成式 AI 的立场。他的理由是相比生成式 AI,人类的 Web 更具有多元化。他说,浏览器嵌入生成式 AI 会让 Web 丧失人性,导致内容发行商的流量减少,且其主要用途是收集用户数据。他说,每一个初创公司都在搞 AI,每一家公司都试图在其产品和服务中集成 AI,但这些公司都没有关注用户的真正需求。他说,Vivaldi 选择站在人类这边,而不是选择站在炒作 AI 那边,不会将探索的乐趣变成不活跃的旁观。如果没有探索,Web 会索然无味。人类的好奇心会失去动力,Web 的多元性也会跟着消亡。他表示,生成式 AI 与社媒推荐算法面临的问题相同,它们都根据收集的数据决定用户看到的内容。但 Vivaldi 希望用户能掌控自己的数据,自主决定看到的内容,希望用户能掌控一切。如果用户想使用生成式 AI,他们可以很容易访问,并不需要浏览器去集成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