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伪造 AI 交易骗局瞄准全球投资者
HackerNews 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欺诈性“AI驱动”交易平台激增,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和虚假网络内容欺骗投资者。 根据Group-IB的最新调查,诈骗分子正在部署逼真的虚假视频、伪造评论和定向在线广告,诱骗受害者参与欺诈性投资计划。 这些活动的核心是AI生成的深度伪造视频,视频中出现了荷兰政客海尔特·维尔德斯(Geert Wilders)等公众人物,为虚构的交易平台背书。 这些视频模仿真实的新闻广播,结合合成语音克隆和刻意营造的紧迫感,制造出一种排他性氛围。受害者被引导至包含虚假专家访谈、篡改图表和溢美之词的伪造新闻文章,所有设计都是为了促使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后,会被引导至要求小额初始保证金(通常为100-250美元)的平台,以避免引起怀疑。这些网站常以账户验证为名,索取敏感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扫描件、住址证明甚至信用卡照片。 多频道分发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由YouTube频道、社交媒体账户以及Medium和Blogspot等平台上的博客文章组成的网络,用于推广这些骗局。这些操作使用本地化内容脚本,以匹配用户的国家和语言,从而增加可信度。 活动专门针对包括印度、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阿根廷、日本和土耳其在内的国家用户。 已识别的关键策略包括: AI生成的冒充公众人物的视频 托管在免费博客平台上的虚假评论网站 通过随意、相关的帖子推广欺诈平台的社交媒体页面 通过IP和语言检测实现诈骗网站的本地化 据报道,这些平台无法从美国和以色列的IP地址访问,表明其重点在其他地区。 协同基础设施 利用网络图谱分析,Group-IB将少数注册者与数十个诈骗域名联系起来,其中许多域名共享相同的注册商和技术细节。部分域名与其他欺诈性交易网站有关联,包括AccuTraderOnline和10kAPPA。 报告警告称,这些骗局结合了专业设计、心理压力和社会认同机制,以削弱受害者的怀疑态度。 “该骗局利用了社会认同效应、心理压力和专业设计,非常有效。”研究人员总结道。 调查结果强调需要保持警惕,尤其是在遇到与AI、深度伪造背书或未经核实的在线评论相关的投资邀约时。 消息来源: infosecurity-magazine; 本文由 HackerNews.cc 翻译整理,封面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转自 HackerNews.cc”并附上原文